中国茶叶网 - 茶叶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茶常识 | 行业资讯 | 茶商茶农 | 茶馆风情 | 茶典茶俗 | 茶叶科技 | 茶叶健康 | 名茶大观 | 茶点茶食 | 茶叶展会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名茶大观 > 与茶叶“对话”,贵在“有灵魂”
9.biz | 商业搜索

与茶叶“对话”,贵在“有灵魂”

信息来源:caayee.com   时间: 2024-02-08  浏览次数:115

  • 茶人匠心 问道川茶□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如波  “童老师,有没有刚刚做好的茶叶?明天给我寄几斤嘛,自己喝!”最近,手工制茶师童云祥总是接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电话。每隔几天,他就从位于眉山市洪雅县一个小山村的家中,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县城,统一为茶友们发货。  今年50出头的童云祥,从小便跟着父辈采茶、制茶,练就了一身手工制茶的本事。因为在家中排行最末,他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童老幺”,也借此为自己制作的卷曲型绿茶命名,曾荣获四川省第九届国际茶博会金奖。他说,手工制茶难免受皮肉之苦,但贵在“有灵魂”,要用完成“作品”的态度炒茶,与茶叶“对话”。40分钟手工精制,造就一杯“沉底”的好茶  童云祥的手工制茶工作室,就位于洪雅县将军镇清凉村7组的家中。在能够远眺洪雅县城的山坡上,几间精致的瓦房围成一个小院,周围被茂密的柳杉林环抱。往山下行走百米左右,穿过树林,一片生机勃勃的茶园便出现在眼前。  中午时分,采茶工人将鲜叶背回称重,饭后,属于童云祥的手工制茶时间到来。“手工制茶都是用当天采摘的新鲜茶叶,色泽翠绿,质地柔软。”他称取一斤半鲜叶倒入簸箕,一边翻动,一边剔除其中的细叶、烂叶、老叶。与此同时,妻子王文英已在炉灶中点起柴火,炒茶过程中,她要根据童云祥的需求随时调整火候。  “手工制茶分为四步,杀青、揉捻、提毫和挥锅。”说话间,童云祥将手背靠近锅底,待灼烫感无法忍受时倒入鲜叶,双手迅速翻炒、抖动,让高温杀死叶细胞,使其停止发酵。一时间,一股浓郁的焦香气味在工作室弥漫开来。  接下来,便是整个手工制茶流程中,花费一半多时长的揉捻环节,它关系到成品的外形和口感。童云祥将右手手掌伸入锅中,以顺时针方向反复揉捻茶叶,“这一道工序,需要去除茶叶中90%的水分,将鲜叶变成细条,轻重的掌握和火候的控制是最重要的。”他说,力道轻了,起不到定型作用;重了,就会把茶叶揉碎。  随着时间流逝,锅中的鲜叶逐渐收缩,颜色从嫩绿慢慢变成了灰绿,一些白色的绒毛也开始漂浮到空中。童云祥抓起一团茶叶置于掌心,顺一下方向搓团4—5转,放回锅中抖散,如此重复直至白毫显露。“这个过程叫做提毫,就是让茶叶与茶叶互相摩擦,将茶芽尖上的茶毛提至竖立,冲泡时茶汤才能更好地渗透茶芽。”  “如何判断是否干透?拿一颗茶叶,看能不能捏成粉末。”不过童云祥说,起锅时机的拿捏更多凭经验,太早尚未断生,太晚茶叶就老了。  大约40分钟后,一锅手工茶终于炒制完成,童云祥将其盛出称重,刚好二两七钱。“一斤半鲜叶,一般能炒出二两五钱到三两成品。”他倒出一杯白开水,放入一小撮刚刚炒好的茶叶,茶叶立马沉到了杯底,随后在水中逐渐展开,恢复了刚刚采摘时的绿意。“成品干燥、紧实,才会‘好茶沉底’。”童云祥解释道。长期赤手炒茶,手掌皮肤布满裂口和老茧  童云祥的家乡,素有种茶和手工制茶的传统,从小他就跟着父亲上山采茶,后来也学着制茶。不过那时,制成的茶叶主要是为了自家品饮。  童云祥的家距离著名的苟王寨只有数百米,时常有外地游客前来游玩,2013年夏天,一对眉山夫妇路过歇脚,童云祥泡了两杯茶,没想到对方品尝后赞不绝口。第二年春天,这对夫妇先后订购了16斤茶叶,分送给亲朋好友。“为什么不作为旅游商品售卖呢?”对方的话点醒了童云祥,开启了他的全职手工制茶之路。  不过,这条路走得并不容易,一开始,顾客给他提出了不少意见,要么是“杀青没杀透,有一股青草味”,要么是“有一股焦煳味,可能是火候没控制好”。那段时间,童云祥一到晚上,便和妻子背着鲜叶,徒步半个多小时,到附近炒茶高手家中请教。每炒出一锅茶,他总会泡一杯自己品尝,总结优劣得失并设法改进。  在传承和借鉴的同时,童云祥还想方设法创新。过去,父辈通常在杀青后,将茶叶取出晾冷再进行揉制;童云祥改进工艺,后续整个流程都在锅中完成,“手不离茶,茶不离锅”,不仅一气呵成,口感更好,也大大节省了时间。  这样做,意味着双手长时间与茶叶接触,同时长时间忍受锅中的高温。由于茶叶富含碱性物质,童云祥长期赤手炒茶,手掌皮肤很快生出一道道裂口,每年3月到10月制茶期间总是难以洗净;指尖与铁锅反复摩擦,则长出了厚厚的老茧。“一直到每年手工制茶结束后,十天半月才能恢复正常,第二年又循环往复。”由于长时间使用右手炒茶,他患有腱鞘炎,关节也出现了明显的增生,医生断言“无法根治”。  “手工制茶难免受皮肉之苦,但这样的技艺是有灵魂的。”童云祥觉得,自己每天炒茶,就像在跟茶叶“对话”,成了朋友,以一种完成“作品”的态度去制作手工茶。他的“粉丝”也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如今早已遍布全国各地。  他的手艺也被大家争相学习。2020年起,在洪雅县人社局的邀请下,童云祥陆续前往当地12个乡镇,已累计为300多人传授手工制茶技艺。“基本的工艺流程学起来不难,但更多要靠自己领悟和感受,比如揉茶的轻重就没办法教。”童云祥希望有更多年轻人学习手工制茶技艺,将这一门传统工艺传承弘扬下去。童云祥  四川洪雅人,1971年9月出生。四川省农村手工艺大师,洪雅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川种雅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洪雅县优秀农村乡土人才。其手工制作的“童老幺”卷曲型绿茶,外形内质俱佳,荣获四川省第九届国际茶博会金奖。近年来培训手工茶农300余人,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3000多元。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茶叶网证实,仅供您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