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4月6日电 (易欣)近日,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盖头山上约3700亩的茶叶主题公园内,茶农们手指翻飞,将茶叶采摘后投入筐中,又一筐一筐装车送入生产车间。同一时间,盖头山下北川羌山雀舌生产厂区内机器轰鸣,杀青、揉捻、理条、选色……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鲜茶叶走上了全自动化电气化生产流程。
“大禹门前树,千年苔子茶”。在唐代,北川苔子茶因抗寒抗旱、味鲜甘爽,被称为“贡茶”。2009年,苔子茶被批准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紧跟北川茶产业发展格局,不断优化供电服务举措,加大改造升级农网功能、推动电能替代和绿色办电渠道,深化延展“村网共建”工作,为北川茶产业发展壮大注入坚强动力。
用电更便捷 推动“北川茶”产量节节高
作为四川30个重点茶叶县之一的产茶大县,北川县有着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和浓郁的茶文化背景。然而在过去,北川茶叶生产以当地茶农散种散做散卖为主,茶业产值并不高。
怎样让绿油油的茶叶变成致富奔小康的“金叶子”?2016年以来,北川县依据原有茶园地理位置,陆续建成了以擂鼓镇、曲山镇、陈家坝镇和都贯乡为核心的9万余亩现代化茶叶园区。
期间,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坚持推行电能替代工作,认真落实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举措,大力推行“三零”“三省”服务,实施靶向性精准志愿服务,为北川茶产业发展量身定制用电服务。
“根据投放的鲜叶量多少来决定电炒茶锅档位的使用。”在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中,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羌茶工艺茶手工制作传承人、北川县云尖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谢春梅正在手把手指导村民使用电炒锅手工制茶。
作为非遗传承人和曲山镇人大代表的谢春梅致力于手工茶制作、销售和培训。2019年,她所在的茶企业新增8口电炒茶锅,因电炒茶锅温度好掌握,而且制出来的手工茶品质更稳定,所以前来合作社体验手工制茶的人越来越多,茶产量也大幅提升,4年时间里,她培养了668名手工茶学员。
目前,北川县27家茶企业共计安装电气化茶叶加工设备661套,年加工茶叶产量1250余吨,与2021年700吨的茶叶产量相比,几乎实现翻番。
电网大升级 助力“北川茶”规模产业化
3月27日,在陈家坝金鼓村1500多亩的北川县金鼓苔子茶科普示范基地附近,北川县雨露茶业公司设置的初制车间收购点门庭若市,前来出售新鲜茶叶的茶农排起了长队。
“北川县这么大的产茶量,肯定得走电气化生产道路。”在四川省非物资文化遗产羌族罐罐茶制作工艺代表性传承人、绵阳市技能大师、北川古羌茶非遗传承人牛义贵看来,北川茶叶电气化生产,不仅操作方便,干净卫生,品质稳定,还将产量大幅度提升。
2016年以来,为了减少茶叶运输过程中的损坏,很多茶企依托茶园建起了生产车间,加之北川茶叶生产季节基本在3月至7月,每个生产区域平均电负荷都不低于200千瓦,这就对电力提出了更高需求。
2020年以来,国网绵阳供电公司先后在北川县盖头山、石椅山、玉皇山等16个村社架设10千伏线路64.99公里,安装10千伏柱上断路器48台,新增配电变压器69台、变电容量12000千伏安,架设低压线路169.31公里,农村电网线路有效联络率达到70%、户均配变容量达到2.1千伏安,完全满足“北川茶”发展需要。
近几年,北川茶企业主们根据茶叶不同成熟时间和市场需要创新求变,不仅保留了传统羌茶、苔子茶等绿茶制作工艺,又研制生产出红茶、黑茶、白茶等多个品种,有“三品一标”认证茶产品47个,不仅提升了“北川茶”的品牌效益,更提升了“北川茶”产值。如今,北川茶企厂房面积达6万平方米,综合产值超4.5亿元。
乡村电气化 拓展“北川茶”价值多样化
“往年我们就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销售,今年更是信心满满。”村民吴红所在的北川县曲山镇唐家山村振兴茶业合作社是由104户茶农组成的,有老茶园基地1500多亩。以“合作社+茶农+基地”模式带动茶农致富增收。吴红认为今年形势会更好,预计会增产1万多吨,增收200多万元,每户社员分红将超过8500元。
北川充分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建成了以擂鼓镇盖头村盖头山为“五园”中茶叶主题公园核心地区的现代农业园区。而茶企们在茶园附近建起了包含初制、体验、收购等综合性经济实体链条式项目,让北川茶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每年茶农鲜茶叶销售金额5800多万元。
“石椅村进入乡村电气化让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红火,北川茶叶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了。”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说,乡村电气化让石椅村成了“好样子”,也让“北川茶”为乡村振兴穿上了金缕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