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下,福建基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茶叶拼配师洪瑶新进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清明刚过,洪瑶新便开始在福建的各大茶山、茶厂里“打转”。
“每一年的新茶受到天气、树种、土壤等因素影响,风味都会有些许区别,并且随着茶叶加工技术的变化,同一品种茶叶也会在口感上有所不同。”洪瑶新告诉记者,所谓的基底茶拼配,是由拼配师将不同品种、产地、工艺、风味的茶叶按一定比例混合,调配出符合新茶饮需求的茶叶基底,使其更适配现代消费者对饮品多层次风味和品质的要求。“近年来,随着新茶饮行业的飞速发展,各商家对于基底茶创新拼配的需求越来越大,竞争更是已臻白热化,这也需要我们更加了解每一种茶的特性。”
实验室内的审评台摆满了来自不同产区的不同品种的红茶茶叶……轻轻转动审评盘,洪瑶新仔细观察起它们的色泽与形态。随后,扦取3克茶样倒入审评碗中,注水,茶叶在审评碗中翻滚,散发出独特的香气。
“以这款红茶基底茶为例,需兼具浓郁茶香和耐泡性,以便与牛奶、水果搭配时风味不寡淡。”洪瑶新表示,现在平均每天要出3~5个拼配方案,一年大概要给客户寄送近1000个样品。“无论新式茶饮企业提出什么口感要求,我们基本上可以在实验室完成产品开发。”
一杯茶饮的竞争力,或许与营销效应有关,抑或是品牌的自身加持,而一款搭配恰到好处的基底茶有时也能让品牌迎来一波热潮。
“红茶、茉莉花茶、乌龙茶是新茶饮门店最基础也最普遍的茶类选择;桂花乌龙、白桃乌龙等调味拼配茶的热门趋势不亚于纯料茶;山茶花乌龙、竹香乌龙这类‘小众’基底茶也受到许多商家的青睐。”说话间,洪瑶新举起一款最新拼配成的茶香飘扬的茶叶基底,并向记者分享道,“近几年,新茶饮基底茶不断创新发展,呈现出更为细分化的赛道,茶饮产品的基底茶也有了更为多样化的选择。”
从一枚叶片在枝头萌生,到杯中茶水清香扑鼻,这段过程中蕴藏着制茶的古老传统,也融入了对工艺的创新追求。日前,一场新茶饮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在全国重要新茶饮供应链(原料茶)基地安溪县举办,围绕安溪铁观音的创新应用,洪瑶新与众多青年选手展开了激烈较量。
“近年来新茶饮行业呈现出显著的人才专业化转向——在行业发展初期,约37%的茶叶拼配师由咖啡师、调酒师等跨领域从业者转型,凭借感官经验完成基础拼配,而现如今入行的拼配师中,拥有茶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背景者占比已达81%。”洪瑶新告诉记者,这种转型既源于新茶饮研发体系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升级,也映射出行业对专业能力的硬性要求,最终推动产品创新从早期的“创意混搭”演进到具备专利壁垒的标准化风味模型构建。“我也希望可以通过更加富有创造力的茶叶原料拼配开发,让年轻一代重新发现中国茶的可能性,让传统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一叶好茶,生于沃土,茶叶拼配师一面手握百年传承的精妙技艺,一面拥抱现代化带来的新机遇,在守正与创新的交汇点,把中国味道带向更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