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云南政协报
新平县纪委监委开展“全链条”监督——
助力“小茶叶”长成“大产业”
■ 通讯员 廖国萍
时下,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万亩茶园里,茶树萌发出嫩绿的新芽,微风裹挟着沁人的茶香迎面扑来。
新平县共有生态茶园4.2万亩,承载着近3万群众的致富梦。新平县纪委监委将茶产业发展纳入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的重要内容,坚持“查改治”贯通推进,通过印发工作提醒函、纪检监察建议书等方式,推动与茶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落地,破除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中梗阻”,让万亩茶山焕发新生机。
“十多年前,我们这里的茶叶没有人要,拿到街上才能卖20多块钱一公斤。现在鲜茶叶能卖到45块钱一公斤,收购当天就能结账。”茶农张大哥笑容满面地说。
在新平县平掌乡库独木村的茶园里,新平县纪检监察干部与茶农攀谈,通过“茶园问需”的方式收集民生诉求和问题线索,把监督嵌入产业发展的“毛细血管”,为推动茶产业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针对监督过程中发现的茶产业品牌杂乱和乱砍古树茶等问题,新平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责任单位联合开展古茶树资源调查工作,加强对古茶树、古茶园的管理和保护,持续擦亮“哀牢山古树茶”地理标志品牌。目前,新平县已培育茶叶省级龙头企业和市级龙头企业各1家,带动22家经营主体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助力“小茶叶”长成“大产业”。
同时,新平县纪委监委还开通了微信公众号网上信访举报通道,公告举报电话、来信来访地址等,在茶企和群众遇到问题时可直接向县纪委监委反映,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及时掌握情况并推动问题解决。
此外,新平县纪委监委还聚焦茶产业发展过程中补贴发放、项目审批、资金监管、有机认证等高风险环节,采取“室组地”联动、片区协作等方式,深入项目现场、茶园、重点茶企等场所开展嵌入式“全链条”监督,严肃查处贪污受贿、优亲厚友等问题,保障各项政策真正惠及产业发展。
近年来,新平县通过品种改良、古茶树保护、村企携手等方式,聚力打造集采摘体验、茶文化展示、民俗风情体验于一体的特色旅游项目,以提高茶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为当地百姓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乡村振兴的大道。